公司動態
“互聯網+”是未來建筑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
建筑業是數據量較大、業務規模較大的大數據行業,同時也是各行業中沒有數據的行業、大規模不經濟的行業。建筑業規模巨大卻不透明,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、能源消耗及炭排放,帶來了項目管理的低水平、低效益,以及行業腐敗等諸多問題。
對于信息化,建筑業以前幾乎是“鐵板一塊”,項目管理主流模式以承包制為主,集約化運營程度相當低,其源頭在于企業級數據集約化沒實現。
建筑行業的思維主要體現在平臺思維、產業思維、變革思維三個方面。產業整合、跨界整合已為常態,唯有確立產業思維、弱化行業思維,才能掌握主動權。面對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,需要我們以變革思維推進落實;互聯網時代,需要我們以平臺思維來觀察和考量新的商業模式。
黨的十八大報告把“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”納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互聯網的6個夢想。李克強總理提出了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:推動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,促進電子商務、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,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。早在2011年,住建部就出臺了《2011-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》,今年6月,建部又印發了《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》,7月4日,國務院發布《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未來三年和十年的發展目標,提出了11項重點行動。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互聯網思維已成為當前商界熱門的管理思想名詞,互聯網商業模式必將不可阻擋地橫掃所有行業,它所產生的巨大規模效應,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認知?!盎ヂ摼W+買賣商品”,出現了淘寶網,“互聯網+打車應用”,出現了滴滴打車,“互聯網+生活服務”,出現了58同城……“互聯網+”是一場破壞性的創新,它的快速發展將顛覆許多人的預期。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,未來20年,美國702種職業中47%的職位將被機器取代。這是因為“互聯網+”是一場新產業革命,是重塑、重構、再造一個產業的過程,這個過程伴隨著一些行業的消失、衰落,職工的失業和新就業機會的產生。商界在這場變革中已有不少“巨無霸”級的企業因沒能跟上互聯網步伐,而黯然隕落,教訓十分深刻。
信息化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,“互聯網+”進入建筑業的堅冰已被打破。它的威力非常巨大,未來的企業、社會都難免被這種力量重新塑造。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,“互聯網+”將成為中國建筑業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建筑企業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概況
根據《中國建筑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》(2015)調查顯示,當前,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企業積極投入到了BIM技術應用和推廣的大軍中,43.2%的企業在已開工項目中使用了“互聯網+BIM”技術,并逐步實現了全專業、全過程的BIM協同設計。這些企業不但將BIM技術應用在一些大型復雜的工程項目中,也在向中小型項目拓展,行業中涌現了一批BIM技術應用的標桿項目。
在國內,已有不少先進龍頭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,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典例。
在建中的廣州周大福國際金融中心項目,工程總高度530米,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,單專業分包就有35家,獨立分包達15家,同時施工人數多達3000人。如此浩大的工程,放在以往,現場管理、業務交叉、成本管控等作業打架的事經常發生。項目部與廣聯達合作開發BIM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后,預計工期提前60天,節約成本1200萬元,節約鋼材405萬元。該工程共有圖紙5萬多張,其中3000多處有變更。在傳統管理模式下,你想查詢某圖紙某一部位,可謂是大海撈針。而現在只要網絡檢索一下,即可“五臟六肺”,一覽無余。
天津中天永利大廈總建筑面積8.3萬平方米,總高度107米。項目通過將BIM應用轉換為BIM云服務,對設計方案、現場管理以及人力、材料、機械等資源消耗進行優化,大大節約了成本,消除了安全隱患,提高了生產效率,加快了工程進度,保障了工程質量。
2014年4月,10幢3D打印建筑在上海張江高新青浦園區交付使用,整個工程只用了24個小時。2015年1月,一棟3D打印建筑在盈創建筑科技公司(上海)誕生,該建筑為多層實驗樓和一棟1100平米的別墅,其中實驗樓高15.3米。2015年8月,一棟造價30萬元、面積110平方米的二層精裝修“別墅”在南通職業技術大學亮相。該“別墅”從開工到搭建完成僅用3小時,施工方采用3D模塊化技術,把一棟建筑分解成若干模塊,90%以上工序在工廠內完成。這些都是BIM技術與3D打印技術 結合的成果,被成為“第三次工業革命”。
蘇州金螳螂建筑裝潢公司利用020模式,從工裝到家裝跨界發展,通過收購家裝驛站,建立了電商平臺,客戶家裝可在互聯網上向企業線上訂購,然后由金螳螂工廠化生產,現場裝配。目前該模式已在50個城市展開。
在南通市通州區,南通四建積極導入BIM技術,于2014年7月成立了兩個BIM研發中心,分別設立在集團本部和華南總部,在通州率先自主開發了內部項目管理軟件,目前正在模塊完善和推行中。兩個BIM中心技術上互相協作、相互支持,目前已具備專業建模、碰撞檢測、成本分析、施工模擬、進度模擬等技術以及工程投標等實際應用能力。2014年,南通四建運用BIM技術參與了15個工程的投標和4個工程的施工管理,中標率超過50%;進行了2個觀摩工程的建模宣傳和2個工程的形象展示,在中建協舉辦的第二屆BIM應用技術比賽中獲得兩項鼓勵獎。